購買請上:
以下由ChatGPT翻譯
建築鑑賞啟蒙
我欣賞建築的啟蒙之源,莫過於參訪舊岩崎邸。初訪之初,我心懷欣賞玫瑰園之念,卻在現場的拱門及赤色絨地毯的照耀下,彷彿身心沐浴在美的喜悅之中,深受其吸引。實地踏足邸內,每處隨處可見的發現都讓我驚喜不已,留下了深刻的感動與印象。
當我即將離開時,我已經完全陷入西式建築的魅力之中,並且渴望探訪其他的宅邸。
接著,我參觀了舊前田家本邸,這座洋館裡面竟然還有榻榻米房間,而且榻榻米上還鋪著地毯,桌子也擺放在上面,展現出和洋折衷的美感,更加激發了我的好奇心。
當我查詢這座洋館的設計師時,我發現是高橋貞太郎先生,並且得知他也設計了我以前在工作上曾經下榻的川奈旅館。再度造訪後,我對這座建築深深著迷。自此之後,我開始對明治至昭和初期的建築物,特別是邸宅和旅館,愈來愈著迷,甚至停不下來。
透過想像,感受他人的生命體驗
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如此著迷於建築,但追本溯源,我想這是對「人」的興趣所致。從小就喜歡觀察人,沉迷於歷史人物的生平故事。我相信這也與我現在的演員工作有所關聯,同樣地,對於建築的看法,我也有一些相通的觀點。
例如,我會想像夫人是怎麼在這個走廊上行走的,她在飯廳裡又是如何表現的呢?她會不會走到陽台上,凝望著門前的車道,並問自己:「今天會有什麼樣的客人到來呢?」除了空間、設計和佈局之外,細節也讓我豐富了許多想像,例如因為有這個通風口,即使穿著長裙在夏天也會感覺到腳底涼爽;又或者,她可能會用這個門鈴請佣人來幫忙,讓我可以想像人們在空間中的動作和使用方式,這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想像。
作為一位演員,工作也帶有像是生活在他人時間之中的感覺。或許對建築也是這樣的視角欣賞吧。舉例來說,若是前往參觀舊岩崎邸,便會想到岩崎久彌先生的境遇,他和夫人的緣分,以及為何會委託給喬賽亞・康德等等,思考這個建築背後參與其中的人們在想些什麼,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如何的。此外,深入研究時會發現辰野金吾是喬賽亞・康德的弟子,當時建築師之間甚至有個「共同生活體驗」的社群,這也會引發更多新的好奇心,讓人想要去參觀其他的建築……這些相遇點將帶來更多新的發現。大概已經欣賞了100多棟建築了吧。如果工作需要前往遠方,調查當地的建築也成了日常例行。
留存下來的建築中寄宿的靈魂
建築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源於交流。建築師不是獨自完成建築的,需要有委託人、工匠,還有更大的時代背景,這個時代的關係積累起來,就像是一面映照著時代的鏡子。
當然,建築不僅是委託人或建築師的願望等令人高興的事情,還記載了戰爭、地震等痛苦的歷史。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,能夠認識到這樣的歷史,也是欣賞建築的樂趣所在吧。